航空航天承載型鈦合金切削技術
鈦合金是一種導熱性非常差的導體,與鋼材相比,它的系數為10。在切削過程中,加工所產生的熱量有75%會傳導到刀具上,而不會隨切屑被排走。為了解決這一題目,人們需要采用一種高度耐熱的硬金屬材料,并在加工過程中采取有效的冷卻措施。這樣做就會導致使用大量的冷卻劑,最好是在高壓的條件下通過主軸直接進進到切削面上。因此,針對鈦合金切削作業(yè),帶有內部冷卻的承載型刀具便成為一種首選的產品。
鈦合金的這種較差的熱傳導特性引起的另一個結果是在切削刀具上產生高溫。它會產生化學反應,如刀刃表面的氧化和擴散。通過大量的冷變形,
鈦金屬會趨向于很強的硬化,其抗拉強度會加大三倍,而破斷力可最大減少90% 。硬化的傾向會使切削流程碰到明顯的阻力:切削邊沿易發(fā)生破碎或切削材料受損。通過鋒利的刀刃可以降低切削力,從而可以達到一定的補償作用,但是,這種措施不能過度,否則刀刃會變得太過脆弱。
在我們生活的很多場合都會碰到鈦金屬。在醫(yī)藥領域,鈦金屬對于關節(jié)和牙移植來說已經變得不可或缺;在航空領域,承載的部件均由鈦金屬制成。鈦合金具有與鋼材一樣的強度,但是重量卻只是鋼材的一半,并且具有極好的彈性,在低溫下也不會變脆。但是,在進行切削作業(yè)時,
鈦合金卻會顯露某些缺陷,會導致加工和刀具費用增加。
很多用于航空航天產業(yè)的部件都是經過鑄造的鈦合金件。這些部件的表面硬度并不均勻,因此對于轉位刀片來說,負荷程度都是不可預知的。Ceratizit帶有一種稱為Hyper-Coat的特別耐高溫的涂層復合材料,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題目。其背后還隱躲著一種ISO P級和M35級的硬金屬材料和一種專門針對這種運用場合的涂層。這種新型的硬金屬被稱之為CTP5240。這種材料是一種耐熱性很高的中等顆粒硬金屬材料,它結合了高耐磨性、足夠的柔韌性和極高的耐熱性等特點于一身。涂層使工件材料諸如氧化合擴散等的化學反應趨勢明顯減弱,它擁有極好的摩擦特性,受熱穩(wěn)定,硬度高。同時,這種涂層還會產生一種有效的熱保護層,在較高的切削速度下,它可以保護硬金屬材料避免過早的磨損。另外,還對涂層材料經過了特殊的表面處理,它可以達到極光滑的切削表面,由此在切削過程中可極大降低摩擦系數。